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东北的滇池东南岸冲积平原,2023年度在上蒜第一小学发掘地点的北区、西区、南区进行了发掘,发掘面积共计1000平方米。
通过发掘,发现磉墩建筑基址一处,房屋1座,灰坑50个,沟25条,道路1条,陶片堆1处,灰烬堆1处,墓葬及瓮棺3座,田埂3条,田块5块。其中,田埂和田块属于明清时期,其余遗迹均属于汉晋时期。
遗址历年发掘区
磉墩建筑位于西区,现已揭露出分布呈L型的磉墩6处,正在寻找其平面布局。单个磉墩为方形,边长约80厘米,填充大量螺蛳壳(尚未对磉墩进行解剖)。新发现道路位于西区,为2021年北区道路的延伸部分,目前,解剖至第三层路面。在北区两条沟内的灰烬堆积中发现有炭化简牍。
遗址桑墩遗存平面图
出土铜器(铜镞、铜钱、铜钉、铜铃、铜环、铜带钩、铜镜)、铁器(铁箭镞、铁刀、铁环、铁钉)、陶器(完整的罐和釜、封泥、网坠、纺轮、弹丸、圆陶片)、石器(磨石、石砧、石锛)、玛瑙玉器(玛瑙扣、玉镯、串珠)、骨器(骨锥、骨笄、骨针、经纬刀)、海贝等文化遗物近700件。
出土器物
出土封泥
出土重要文物封泥300余枚,包括“越嶲太守章”、“益州刺史”、“广汉太守章”、“永昌长史”、“犍为守丞”等职官的封泥,扩大了益州郡文书往来体系的广度,是西南片区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证。
出土有字简牍303片,无字简牍1832片,有字炭牍26片,无字炭牍40片。其中不乏字迹清晰者,结合简牍共出遗物,推测此批简牍应属于东汉,与小学内发现的西汉简一脉相承,延长了云南出土史料的长度。
遗址有字炭简及出土地点
同时,采集了炼渣、铜块、铁块、玛瑙、玉料、石料、大量陶片、砖块、动物骨骼、人类骨骼遗骸以及各类土样。
在发掘的同时,下半年,围绕上蒜第一小学发掘地点展开了详细的考古勘探,在发掘区西边300米处发现有字简牍,为益州郡西侧边界的寻找提供了线索。经过勘探大致确认了益州郡城的可能范围。正在进行以“寻找城墙、城门、护城河”为目的的勘探工作。